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与长期以来所提出昂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生态文明的提出时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准确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具有为子孙万代造福的远大目光。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建设生态完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发展;根据分类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来调节我们制定的目标,通过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来达到最佳状态,实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它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倡导人际关系和谐,承认社会分工而强调人格的平等,配置团结、互助、和睦、又好的人际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升华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见物也要见人”。随着升华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洁净的空气、清洁的淡水和绿色食品等生态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文明建设,目的是让人们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的更舒适、更幸福,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活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必须破除“见物不见人”的思想束缚,不生态文明就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们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只有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认知自然、善待自然地良好氛围,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四大文明”的本质关系。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它们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灵魂,政治文明是保障,生态文明是前提条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每月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每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生态文明具有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就成为社会整体文明建设的需要,而实现四大文明和谐发展就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第六,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危害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复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静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有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还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 宝经科技党支部 2010年3月10日 |